刘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感染科主任,现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精神与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专家委员会专业组专家,《中国实验方剂学》编委,《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专家,世界中联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联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名老中医危北海工作站负责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李乾构传承弟子,第二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全国中医传染病优秀人才、北京市第二批“125”人才Ⅰ类人才,2005年度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2008年度入选北京市“十百千”优秀人才的“百”类人才。
长期从事中医脾胃肝胆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在医、教、研方面有突出成绩。曾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及医院优秀教师。主要研究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及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黄疸等的中医治疗以及功能性胃肠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肿瘤的中医治疗。负责承担及参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及首都发展自然科研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科研基金课题多项。已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参加了《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医、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脂肪肝中西医结合诊治》等书的编写。着有《刘汶脾胃病临证心悟》、《刘汶脾胃肝胆病验案精选》专着二部。主编《危北海脾胃病辨治思路》专着一部。
擅长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及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黄疸、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肿瘤等。尤其对于焦虑抑郁状态的消化道躯体化表现有独特见解。认为消化道疾病无论是胃肠道还是肝胆系统疾病,心理因素和情感障碍是其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在中医病因病机上,认为情志因素和饮食失调是导致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肝胆湿热等是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机,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发病与肝脾肾及胆胃、大小肠、三焦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提出“气机逆乱乃百病之首”、“调畅气机重在调理肝脾”,“脾胃病多有升降失常,脾升胃降则肠胃得安”,“肝病日久则脾胃虚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而慢性肝病经年不愈又多有痰郁阻络,故治疗时宜标本同治、攻补兼施”。“脾胃病日久不愈,多有气机阻滞,湿邪困遏,治疗时宜健脾固其本,理气祛其障,化湿除其困”。治疗脾胃病时常以健脾益气、调畅气机、升脾降胃为大法,注意肝脾同治,左右平衡、上下协调,以“和”为贵。对于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的治疗,提出分阶段、分层次治疗,初期宜攻,祛邪为主,肝气郁结者重在疏肝理气,湿热蕴结者重在清热利湿;中期宜攻补兼施各司其职,扶正祛邪以平为期,肝郁脾虚者重在疏肝健脾,气虚血瘀者重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脾虚湿盛者重在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中晚期肝病患者往往有脾胃虚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又兼有痰瘀阻络、气机不畅,故治疗宜攻补兼施有所侧重,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气血不足者重在补气养血,肝肾亏虚者重在滋补肝肾,脾肾阳虚者重在健脾温肾,同时不忘化痰祛湿、和血通络、调理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