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养护知识_南陵县中医医院
首页 >> 健康教育 >> 中医科普 >> 

皮肤的养护知识

发布时间:2009-04-17    作者:陈 勇    来源:本站原创    
春光无限好 还要防晒伤
  在乍暖还寒的春季,百花盛开春光明媚。在人们脱去厚重的冬装,尽情沐浴温暖阳光的时候,应该注意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按照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和短波。短波紫外线对人的皮肤损伤最重,所幸它们都被大气层阻挡住了。能够到达地面照射到我们皮肤上的只有中波和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过量照射皮肤主要引起皮肤灼热刺痛,红肿、脱皮,甚至起水疱,这属于物理损伤。长波紫外线则主要使对紫外线过敏的人产生皮疹、水疱和瘙痒,这属于变态反应。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人们外出活动减少,加上日照时间短,紫外线强度弱,人体皮肤中黑色素颗粒减少,使皮肤变白。能够吸收和阻挡紫外线的黑色素颗粒的减少使得皮肤抵抗紫外线损伤的能力下降。随着春天的到来,日照时间逐渐延长,加上气候干燥少云,空气中水气少,对紫外线的阻挡减少,使紫外线的强度明显增加。气候的变暖也使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而此时皮肤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却是一年当中最弱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加强防护措施,温暖的春日极易给我们的皮肤带来严重的伤害。轻的使皮肤发红、灼痒、脱皮,严重的会使皮肤水肿、起疱,遗留色素沉着。对于伴有内分泌失调、容易长黄褐斑或爱长雀斑的人来说,暖融融的春日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或加重你的色斑。另外,紫外线的刺激还会诱发或加重湿疹、脂溢性皮炎等许多皮肤病。
  防护紫外线对皮肤损伤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也很有效。比如外出旅游、逛街时撑一把漂亮的阳伞,戴一顶宽檐的棒球帽或时装帽,即能有效防晒,又平添几分浪漫和时尚。对紫外线较敏感的人,还可以在皮肤暴露部位涂抹防晒霜,要注意选择产品标识注有UVB和UVA字样,即对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都具有防护作用的防晒霜。
  我们爱春天,但我们更要爱护自己。防晒护肤应该从春天做起。
冬季护肤的要诀 
  我的许多朋友不喜欢过冬天,因为一到冬天他们的手、脸就干得皴裂,脚冻得又痛又痒,周身的皮肤瘙痒,实在是不舒服。其实在北方地区干燥、寒冷的冬季,呵护好我们的皮肤免受痛苦并不难,你只要掌握好三大要诀:
  皮肤是人体与外界的天然屏障,具有调节体温、分泌排泄和感觉作用。北方地区冬季的气温常常在零下,如果我们不注意衣物的保暖,在过低的环境温度中人体为了保持体温,皮肤中的毛细血管就会收缩以降低皮肤的循环血量,减少皮肤的散热,减少皮肤腺体的分泌与排泄。长期下去皮肤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皮肤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得不到充分的排泄,加上汗腺、皮脂腺分泌的减少,使皮肤干燥就容易皴裂。由于人的手、脚、耳朵处于血液循环的末梢,又长期暴露在外,所以最容易受伤。近年来许多爱美的少男、少女为了追求体形的俊美,衣着单薄,特别是下身穿着紧绷双腿的弹力裤,下肢皮肤由于低温和衣物束缚的压力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皮肤发生红斑、结节、网状青斑等皮肤血管炎。所以冬季护肤的第一要诀就是注意皮肤的保暖。
  冬季护肤的第二要诀就是注意皮肤的"保湿"。皮肤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20%。皮肤中所含的水不仅使皮肤保持正常代谢、营养,而且是人体的一座重要的"水库",一旦人体缺水皮肤就会把贮藏的水提供出去。冬季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加上室内采暖使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湿度降低,使人体由于呼吸和无形蒸发丢失的水分增加,如果再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人体就会长期处于缺水状态,皮肤的含水量就会减少。皮肤缺水不仅使皮肤松弛、多皱甚至干裂,还会影响皮肤的营养和代谢,引发皮肤瘙痒,加快皮肤的老化。所以冬季护肤应注意在饮食中及时补充水,保持皮肤的水分。应该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如果总是感到口渴时才喝水,人体就会经常处于缺水状态。多洗澡是不是有助于皮肤保持必要的水分呢?由于皮肤吸收水分的能力有限,而且冬季洗澡时往往水温比较高,经常洗澡会洗去皮肤表面的脂膜,皮肤失去脂膜的保护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丢失水分,因此冬季为了皮肤的"保湿",不能过多地洗澡,尤其是老年人本身皮脂腺功能降低,分泌的皮脂就少,再过度洗澡,就更容易失水、干燥,这也是老年人冬季皮肤经常感觉瘙痒的原因之一。冬季适当地给皮肤涂抹含有一定油脂的霜膏,使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油脂膜以减少皮肤水分的蒸发、丢失,是防止皮肤干燥的好办法。
  俗话说:穿在身上,吃在脸上。说明饮食营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皮肤的健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由于气候的影响新鲜的蔬菜、水果品种较少,加上日照时间短而人们户外活动又少,常常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如果新鲜的蔬菜、水果吃得少,人体会缺乏维生素C,皮肤的张力会降低,容易沉积色素,使皮肤松垂、长色斑;血管的脆性增加,牙龈、皮下容易出血;如果杂粮、豆类、蔬菜吃得少,人们会因为维生素B的缺乏而皮肤粗糙、皱纹、脱屑;冬季户外活动少,日照不足,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减少,钙质吸收困难;而适当食用动物的肝脏、蔬菜中的胡萝卜等则可保证人体对维生素A 的需求,防止皮肤发生角化过度而干燥、起刺、脱屑。所以在冬季丰富自己的膳食品种,注意皮肤的营养是冬季护肤的又一要诀。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肌肤安全的越过严冬考验,就请记住冬季护肤的三大要诀:保暖、保湿、营养。健美的肌肤你也可以拥有。
寒风乍起话冻疮 
  提起冻疮,许多人似乎都知道。但实际上人们并分不清冻疮和冻伤的区别。
冻伤是由于人体长时间受到严寒低温(通常在―10OC以下)的侵袭,使血管强烈收缩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甚至使皮肤组织发生冻结,使细胞坏死、组织损伤。冻伤多发生在高寒地区和严冬季节,如果人长时间处于严寒之中,人体末梢(如手足等)或暴露部位就容易发生冻伤,严重的还会造成全身冻伤,也叫"冻僵"。大家熟知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和一些登山运动员冻掉脚趾、手指,都属于冻伤。
  冻疮是由于人体对寒冷的异常反应,在寒冷刺激或寒暖急变条件下,引起皮下小动脉先挛缩,久则因缺氧而导致血管麻痹扩张、充血,使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造成局部组织肿胀,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不良,最终造成组织缺氧、坏死,皮肤瘙痒、起疱、溃疡。寒冷只是发病的诱因,一般摄氏10OC以下的温度就足以引发冻疮。所以冻疮比冻伤更常见,危害的地域和人群范围更广。
  儿童、妇女中末梢血液循环不良、手脚经常发凉的人;或身体状况差、活动少的老年人;还有手脚多汗、营养不良、长时间户外工作的人等都是冻疮的好发人群。由于寒冷只是冻疮发病的诱因,所以在初冬、早春"寒风乍起"、"乍暖还寒"人们尚未明显觉察到寒冷的时候,是冻疮最容易发生的季节。
  预防冻疮最重要的是注意手足、耳朵等肢体末梢部位的保暖。由于冻疮患者对寒冷刺激有异常的反应,在环境温度降到10OC以下就应做好肢体末梢部位局部的保暖,否则等肢体感觉到寒冷了再采取保暖措施对预防冻疮就有"雨后送伞"的味道了。手足多汗的人,或生活、工作环境阴冷潮湿的人,更应注意皮肤的干燥、保暖,鞋、袜、手套要宽松、柔软,不能过瘦或系得太紧,否则会加重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其次是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特别是机体的御寒能力。可以从炎热的夏季开始每天将手足浸泡在冷水中,逐渐延长时间,以提高肢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另外,在冬季适当多食高热量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也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受冻之后,不要立即烤火或泡热水;已经发生过冻疮的部位,由于组织损伤加重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稍一受寒就会复发,所以更要加强局部的保暖。冻疮一旦发作,可以口服菸酸等血管扩张剂,外搽含有维生素E的软膏。也可以服用具有温经散寒、祛瘀通脉作用的中药治疗。民间用萝卜皮或无花果叶煎水外洗的方法,对轻微冻疮有效。如果冻疮发生水疱、溃疡等严重损伤,则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以免感染加重损伤。
手足皲裂防与治 
  有些人每到秋冬季节手足皮肤就干燥、皲裂,皮肤表面粗糙、棘手。再漂亮的丝袜也不敢穿;与人交往也不好意思和人家握手。俗话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手足皲裂给人们生活、社交带来许多烦恼。严重的裂口甚至会深达皮下,出血、灼痛,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手足皮肤容易皲裂首先与手足皮肤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手足掌跖(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手掌、脚掌)与人体其它部位的皮肤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毛囊和皮脂腺,缺乏皮脂的滋润和保护,在干燥、寒冷的秋冬季节皮肤汗腺分泌也减少,使手足皮肤变干、变脆。角质层是失去生物活性的角质细胞构成的坚韧的皮肤保护层,掌跖部位的皮肤由于行走摩擦、劳动磨砺,角质层是全身皮肤中最厚的,对人体起着良好的保护作用,但过厚的角质使皮肤弹性很差,手足又是人体关节最多、活动最灵活的部位,由于动作的牵拉、皱折皮肤就很容易出现皲裂。如果双手经常接触溶脂性、吸水性或碱性物质,或长期户外作业,或者手足伴有湿疹、手足癣等皮肤病,则手足皲裂就会更严重。
  对手足皲裂应防治结合、防重于治。从秋风送爽气候转凉的时候起,就应该加强对手足皮肤的保护。尽量不直接接触溶脂性、吸水性或碱性物质,不用过热的水洗手脚。试验表明没有脂膜保护的皮肤比有脂膜保护的皮肤水分蒸发的速度快75倍!所以每次洗完手足之后或外出活动之前要及时涂抹含有油脂的霜膏,为手足皮肤覆盖一层脂膜。冬季注意手足的保暖,保持手足汗腺适当地分泌汗液滋润皮肤。如果手足皮肤有皮肤病应及时治疗,等到皮肤病已经把手足皮肤变厚变硬再治疗要困难得多。只要我们在预防方面下手早,措施得当,持之以恒,手足皲裂就能得到有效地预防。
  一旦发生手足皲裂,只要积极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也是可以治愈的。如前所述,手足皲裂的原因主要是皮肤干、角质层厚。如果皲裂程度较轻,每天用温水泡洗后,涂抹油脂性软膏,脂膜的保护使手足皮肤中的水分丢失减少,皮肤滋润了皲裂也就消除了。如果皮肤干燥、角质层肥厚程度高,皲裂严重,就需要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首先可以使用愈裂膏或橡皮膏粘贴皲裂严重的部位,由于药膏的封闭作用使局部皮肤水分的蒸发减少到近乎零的程度,可以迅速增加皮肤的含水量,软化皮肤,缓解皲裂。第二步,在局部使用10~15%的尿素软膏和5~10%的水杨酸软膏,前者可以增加皮肤的水合(滋润),软化角质层,后者可以松解剥脱过厚的角质层,这样就解除了引起手足皲裂的两大病因。实际治疗中,第一和第二步可以同时交叉进行,比如白天贴胶布,晚上涂药膏。第三步,等手足皮肤干燥缓解了,肥厚的角质脱得薄了,每天还要坚持温水泡洗手脚、涂油脂性软膏,以此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手足伴有其它皮肤病时必须同时积极治疗。比如手足干裂只见于一只手或一只脚,伴有轻度瘙痒,则有可能是手足癣(手气、脚气),可以在第二步治疗时加用治疗脚气的药膏。倘若手或足同时对称地出现以手心足心为中心的肥厚、粗糙的皮损,并且还常常蔓延到手足背,伴有丘疹、水疱,瘙痒明显,则可能是湿疹,应配合内服抗过敏药或除湿止痒的中药,局部加用皮质激素类软膏见效会更快。
  有人每到春末、秋初,手足指趾侧缘会起粟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疱,伴剧烈瘙痒。数日后水疱干涸、脱皮,露出下面嫩红的肌肤,很快这层嫩红的皮肤就干裂,这是汗疱疹。它与手足皲裂不同的是,一般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发作,冬季不发作。而且,汗疱疹是由于汗疱引起皮肤角质层剥脱,局部皮肤没有了角质层这个保护层,水分急剧丢失导致皮肤变干、变脆出现皲裂;与手足皲裂是由于角质层过度增厚正相反,治疗方法也不一样,两者不能混同。对汗疱疹只要及时涂抹油脂性的霜膏,保护好皮肤,等局部的皮肤角质层自然恢复了,症状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