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南陵县中医医院针灸中心的前身-针灸科成立于1956年,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针灸学重点学科;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北京市针灸特色诊疗中心;北京市康复重点专科。北京针灸学会会长单位,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单位。2010年获“北京市模范集体”称号,2013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针灸科自建科之初,历史悠久、名医荟萃、流派云集、传承深厚。汇集了金针王乐亭、管针贺惠吾、三通贺普仁、治痛夏寿人、辨经于书庄、治神周德安等一批在全国针灸界具有较高声誉和学术地位的针灸名家。包括金针王乐亭的针具及组方、贺氏三通法理论和火针应用、贺惠吾管针经验、于书庄经络辨证、王居易查经辨证、周德安六治经验等在全国具有影响的针灸学术特色,是北京地区针灸学科的重要代表。学科注重学术传承,围绕名医名家组织传承团队;围绕重大疾病及疑难病开展名老中医经验的疗效验证、针刺机理研究及传承推广并探索新名医培养模式。
针灸中心下设针灸门诊、急诊,心身医学二级科室,康复室,针灸病房,针灸研究室及针灸学教研室,国医大师贺普仁传承工作室、周德安名医传承工作室等。门诊拥有11个诊室共计80余张床位,开设了以疾病治疗为核心的中风、头痛、失眠、下肢静脉曲张和耳鸣耳聋等专台门诊和以特色诊疗手段为内容的贺氏火针、王氏金针等专台。治疗病种达到400多种,年门诊量15万人次,其中中风病、情感疾病、头痛、腰痛、失眠、耳鸣耳聋、麻木等疾病治疗等方面独具特色。病房包括中风病、康复和针灸疑难疾病三个不同特色的病区,开放116张床位。2003年起建中医卒中单元病房,对中风患者进行组织化管理,建有NICU重症监护室(拥有功能完善的监护中心站,配备了先进的床旁多参数监护仪、除颤机、呼吸机等急症抢救设备)和康复病区(包括PT/OT康复室、语言训练室),可以开展包括中风急症监护抢救、针灸中药治疗、早期PT/OT康复、健康宣教等内容的单元规范化治疗。传承发展金针王乐亭“醒神开窍”法、“王氏中风十三治”及“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中风病分期、分型、分症治疗,中风病综合防治疗效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目前病床使用率109%,年收治病人数2200余人次,平均住院日16天,开展中医特色疗法41项。特色显着、疗效突出,科室连续5年圆满完成医院医疗工作任务书的全部指标,综合评分全院第一。作为国家级针灸重点专科,目前是全国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了头痛、中风等针灸诊疗规范。提高了针灸学在行业内的临床了学术地位。
针灸中心学术带头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学科带头人为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针灸学会会长王麟鹏教授;中心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2人、北京市名老中医1人,国家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北京市学科骨干1人,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十”层次人选1人,市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125计划” )I类人才3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5人。目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近10年来中心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完成SCI论文撰写20多篇,影响因子达20.977,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其中“贺氏针灸三通法”理论及其治疗中风病的应用研究,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卒中后痉挛模型研究属国际首创并获得实用专利1项。“针刺对偏头痛缓解期预防性治疗的疗效评价—单盲、双模拟的随机对照研究” 发表了中国大陆学者在国际着名刊物Pain杂志上的第一篇临床研究论文:“Efficacy of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 a single blinded, double-dumm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影响因子5.37)。该论文被Faculty of 1000 medicine(又名“千名医学家”机构)所收录,也是中国大陆学者针刺研究进入F1000的第一篇。这对于针灸学及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基础研究方面,以中风病、血管性痴呆、头痛、失眠等常见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行为学、体视学、电生理学、信号转导等角度开展针刺治疗脑病的神经保护机制。学科建立了由神经行为学实验室、神经生理学实验室和临床评价工作室组成的针灸学研究室,积极开展研究工作,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为代表的国家和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发表针刺基础研究论文100余篇,SCI论文10余篇。
针灸中心注重国际针灸学术交流,连续3年召开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其中2011年主持召开的针灸国际研讨会邀请12个国家的针灸研究者进行学术探讨,并达成国际针灸合作框架协议,促进针灸学在国际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