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岁的老爷子又活过来了_南陵县中医医院

106岁的老爷子又活过来了

发布时间:2015-04-17    作者:李学燕    来源:南陵县中医医院    

7月31日,106岁的杨老先生在连续输液68天之后,终于停止了输液。8月1日他又撤掉了机械通气,改成了间断面罩吸氧。他躺在病床上,睁着眼睛,看着躺在其他病床上的患者,静静地享受着没有输液管束缚的畅快感觉。

老爷子一身带着六种病

6月7日下午,一辆急救车呼啸着将杨老先生送到南陵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当时,他神志不清,浮肿,咳喘,喉中痰鸣,大便失禁,上面插着胃管,下面留置导尿……

接诊医生刘琳立即指示:机械通气、监护、输液、吸痰……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3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低蛋白血症、贫血、脑梗死6年。

医生当即向老人的儿女交代病情:老爷子高龄,病情危重,可能出不去了,要做好思想准备,并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老人的儿女们表示非常理解。但当刘琳医生建议将杨老先生继续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说这样更有利于监护和救治时,却遭到了家属的拒绝。

■不进ICU因为看得见摸不着

原来,来南陵县中医医院前,杨老先生在某医院ICU已经住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每天下午四点以后,是医生向家属交代病情兼家属隔着电视屏幕探视亲人的固定时间段。

每天下午四点不到,杨老先生的儿女们就等候在ICU外面。等轮到他们,他们就快步来到电视屏幕前。他们仰着头,通过摄像头的场景转换,看见屏幕上的父亲:他老人家躺在病床上,被子一直盖到脖子底下,只露一张脸,而大半张脸还被氧气面罩遮盖着。

56岁的老三说,每次去,我父亲都闭着眼睛,他看不见我们,不知道我们来看他,不知道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他。我们虽然通过电视设备能够看见我父亲,但是,我们看得见却摸不着,没有目光的交流,没有肢体的交流,没有语言的交流,心里空落落的。虽说这样做对救治我父亲有好处,可总觉得和父亲之间有一种被隔绝的感觉,很不舒服。于是,我们儿女一商量就把父亲转走了。

儿女们不同意老父亲进ICU,医护人员理解家属的心情,尊重家属的选择,并给予了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抗感染、降压、利尿、包括给予输入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活血化淤、清热化痰的中医注射液,后来又加上清热解毒、化痰止喘的汤药。

关爱是心药,机械太冷冰

奔60岁的三个儿女24小时轮流陪护。老爷子很争气,住院第二天,消化道应激性出血止住了;三天后,浑身像被水泡发了似的浮肿基本就消了;再过两天,虽说嗜睡,但神志清楚了;一个多星期以后,可以进流食了,霉菌感染也被控制住了。现在,将近两个多月过去了,老爷子一次可以喝半碗粥了。

韩旭副主任医师跟家属坦白地讲,虽说现在老爷子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随时有生命危险。

老三说:人活着总有一死,这谁也避免不了。我父亲今年106岁,按照医保规定,100岁以上的老人报销比例高达97%。让我父亲住进ICU,说实在的,我们掏不了多少钱,我们做儿女的还省心省力气,每天下午过来看一眼、听听医生怎么说就行了。现在,我们轮流陪护,很累,也休息不好,可是心甘情愿。假如有一天我父亲真的走了,我们不后悔。我们在床边伺候了,老爷子想吃什么给他吃了,想喝什么给他喝了,该做的做了。

对于杨老先生家属的选择和做法,韩旭副主任医师表示非常理解。他说,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与人的接触是全息的,亲人的关爱是一枚心药,而机械总是显得冷冰冰的。科学技术是发展和先进的表示,但科学不是唯一的,只是当代主流方式中的一种,不能代表全部,中医是不同于现代医学的另一种科学。最先进的也许不是最适合的,最适合的也许才是最好的。尊重是对人最好的理解。

■这回好到这份上,不错了

40多天的陪护经历,也让老三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有了些许了解,“医护人员对我父亲特别上心,从医生到护士都没少费心。经常是我们睡着了,医生护士却从监护上发现了问题,赶紧过来。”他还颇有感触地说:原来觉得医务人员穿着白大褂挺风光的,很让人羡慕。在医院陪护这些日子,才发现干这职业很不容易,脏累不说,天天看的都是病人的苦瓜脸,没有一点笑模样。家属在这里陪护有时有晌,只是一段时间,他们可是要干一辈子啊!不容易!真不容易!

听了老三的话,在急诊科工作已经20年的韩旭禁不住心里暖呼呼的。

7月24日下午5点一刻,老三从椅子上站起来,给老父亲正一正氧气面罩,然后,揉揉他的耳朵。老父亲睁着眼睛,目光追逐着儿子。老三又摸摸他的右手,老父亲五指并拢回应老三。桌上放着一袋肯德基,里面的粥还热乎着呢。

老三说,“老父亲想吃的时候再喂他吧!”说完他又补了一句,“这回好到这份上,不错了。以后彻底好起来不容易喽。不过,爱了、孝敬了,我们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