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事,颂“母院”
赋予生命的人称为“母亲”,赋予思想、知识、能力的学校称为“母校”,那么赋予事业、成就与贡献的医院就可以称为“母院”了。南陵县中医医院即是我的“母院”。我是我国首所国立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的首届毕业生,1962年毕业后被国家统一分配到南陵县中医医院就职,从事医、教、研工作至今50余年。50年来,在“母院”坚强臂膀、宽阔胸怀的呵护下劳作、耕耘、收获。
值此喜迎“母院”——南陵县中医医院建院60周年之际,我禁不住心潮潮澎、思绪万千,无数往事历历在目。
建院之初,占地面积狭小,建筑简陋
当年的南陵县中医医院,北起现在的医院北大门,南至现在的医院正门。再往南是公主府的属地了。建院时公主府不属于我院,记得似乎是1964或者1965年,内科方才迁入公主府的大厅,其方位大约是现在门诊楼正门附近。宫王府划归我院后,我院的占地才是南至现在的南大门、多功能厅。院中好像只有两栋小楼,一栋是保留至现在的“小灰楼”,当年做病房使用,另一栋二层小楼是内科门诊,其他的科室似乎都是平房。当年的内科门诊楼给我的印象纯属“小木楼”,一层二层全是木地板,楼梯也是木制的,不论体轻体重,无论走快走慢,足下都会响起高亢有力的伴奏声。窄小的楼梯,上下时只能供一人独行。小楼的面积不大,我的诊室在二层,好像只有一个大房间,放置6—7张诊桌,另外还有3—4个小独间,似乎是科领导和老大夫的办公室、诊室。
门诊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医疗质量要求严格
当时内科主要的工作是大量的门诊。内科病房大约只有50余张床位,收治肝硬化腹水、肾炎肾病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门诊量很大,当时实行每周6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每个门诊大夫除周三下午集体业务学习外,每日上午8点至12点、下午2点至6点,绝对一分钟也不能少地看病人。刚上岗的年轻大夫每半天也几乎要看20人,其他大夫必须看到30左右。而且每个病人都必须建立医院归档保存的门诊病历。病历书写要求很严格,望、闻、问、切、辨证立法、处方要求俱全。病历由病案室人员送至门诊护士站,门诊护士再分送到大夫的诊桌上,下班后护士集中收回到护士站,病案室人员前来取回归档存放。手写病历及处方,要求用复写纸复印三份,一份交病人,一份药房存档,另一份印在病历上。对处方的要求更高,除了要体现大夫的理论、学术、诊疗水平外,还要求书面上的规范与美观。老大夫书写的病历成了高水平的标杆,使得年轻大夫不得不费大力气去努力学习追赶。
另外,“母院”还有一个特色是,对大夫水平的评议,除了科领导、同事有权外,中药房的老师傅们占重要地位。“母院”当年,中药房的老师傅们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他们的中药专业理论、技术、经验同样了得。他们都很“善于”并且“勇于”、“乐于”自发地通过分析大夫的处方,评议大夫的水平,并且能迅速传到大夫本人的耳中,这也是年轻大夫要加倍努力学习、迅速提高业务水平的原因。还有一个使得大夫们努力学习、钻研、提高疗效的原因是,当时我院的病人是由患者单位医务室、或其他医院转诊,当时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本市职工及其家属全公费医疗,患者就医事项要由组织安排。一般单位都有医务室,医务室大夫根据需要转诊病人。所以转来病人的疗效,除患者本人外,转诊单位也很关切,若疗效不佳就会迅速通知医院。这也使得大夫更有迅速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热情。
大数量加高质量的业务要求,使得大夫中午往往不能按时下班吃饭,尤其是像关幼波关老这样的名医,关老几乎每半天都看50左右病人,所以经常拖班,下班后食堂已到“关门”时间,为了不影响师傅们的午休,只好把饭打回诊室,放在诊桌上享用了。关老打饭途中的形象我记忆深刻:关老左手端着一碗“小炖肉”,右手举着两个“玉米面窝头”,和路边休息的同事们谈笑风生。吃饱了窝头、炖肉,喝足了茶水,马上又到了下午开诊的时间,又继续投入连续紧张的战斗,直至6点,脱下白大褂,提起背包,毫无倦意,和同事们打着趣,道着别,骑上自行车,下班回家。
浓厚、严谨的学术气氛,强烈、大胆的创新精神
内科门诊临床任务无论多重,压力无论多大,每周三下午的集体业务学习、学术研讨、经验交流时间雷打不动。会议的形式自然、轻松,但很有实效。下午2点前,全科的老、中、青大夫几乎一个不缺,手捧自备的、飘溢着茶香的热水杯,陆续缓步走向门诊二楼大诊室。会议室没有任何布置、安排,进入会场后见到已经先到的同仁,都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热情、欢快地问候、打趣、谈笑。2点一到,科领导准时一声令下:“同志们请落座!现在发言开始!”于是争先恐后的自由论辩声好似开了阀门的流水一样奔涌而出。很少长篇大论的报告、演讲,一般都不用发言稿,而是信口讲来。每人的发言时间长短不一,有的虽然是三言两语,但却是凝聚了心血获得的经验。赵炳南老大夫谆谆地告诫我们:临床用药不仅要考虑其作用,对其副作用更要特别加以重视,千万不能马虎。谈到龙胆草时赵老说,龙胆草是一味清利肝胆的良药,非常有效,但因性属大苦大寒,所以用量一定要适度,绝不能盲目求大,特别是用于脾胃虚弱之人,用量过大会产生碍胃、甚至败胃的严重后果。他非常幽默地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病人,喝了某大夫开的大量龙胆草后,突然晕厥,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是:苦死我也。”赵老这个幽默方式地讲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发鬓鬓的卢冶忱老大夫曾详细地讲述了,解放前有一些大夫为了金钱收入,不顾患者的健康生命,昧着良心,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企图获取名利,他们使用的所谓“开业术”是“吹、摧、推”,但最终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他举例加以说明,天桥曾有一位大夫,外号叫“苏一趟”,因为他用开大方、密方的歪招招揽病人,他每副药量大至用大洗脸盆或大饭锅煎煮,每次所开之药需用“麻袋”盛装,用“黄包车”运取,但服用后疗效平平,所以到苏大夫诊所就诊之患者只来一次,没有复诊病人。故此,苏大夫得到了“苏一趟”的别号“美称”。苏大夫诊所只是红火数月就关门大吉了。
创建“母院”的老大夫们共同的特点是,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和“攻坚克难”的胆略,并且这个特点成为“传家宝”,不断传承发扬至今。建院时,内科病房收治的三个病种(肝硬化腹水、肾病及难治性高血压),是作为攻关研究的三大疑难重症。建院时设立的科室有内、外、妇、儿、针灸、正骨按摩一类专科,另外还有肿瘤科。以“肿瘤”专病命名,作为独立科室,当时只有南陵县中医医院一家,这充分表明了攻克“肿瘤”这一“不治之症”难关的勇气及实现梦想的决心。卢冶忱卢老在一次业务学习会的发言中说:我认为癌症的病因有“爱生闷气”,这一观点,在当时按照西医的理论认识,评价是“胡说八道”、“不屑一顾”,但谁会想到近年来却成为被世界公认的癌症发病原因之一。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
我初次到“母院”是去“报到”。第一眼看到的是“母院”的大门和院墙。大门非常讲究,门道宽阔、清洁、平坦,高大、厚重的木质门体,涂着鲜亮耀眼的朱红色油漆,密布着闪光的金色门钉。深深的门洞墙壁用美术彩绘装潢,地上安放着雕有狮头的石质门墩,门楣上高高悬挂的牌匾上书写着刚劲、秀美的“南陵县中医医院”六个大字。大门口的两旁蹲坐着两个雄壮而慈祥的硕大石狮。院墙不长,但非常厚实,并且明显的露出着力清洁和精心修饰的特征。墙头上安装着银灰色的“高瓦”,这种瓦虽不是彩色,但也不是一般的灰色瓦片,而是经过特殊加工烧制、挂粙,洁净而具有光泽。安装的形状也不是简单的排列,而是万字形的花纹。墙顶因经常清扫而看不到一株野生的杂草。墙头的南北两端屹立着寓意祥瑞动物的石雕。院门两侧经过精心粉刷的墙面上镶嵌着闪闪发光的八个金色特号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啊!多么庄严、圣洁而气定神闲。”这是“母院”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进院后第一位见面对话的是传达室的杨老伯,他看见东张西望的我,马上向我问话:“这位同志是来看病?还是找人?”面目十分慈祥、友好。我立即回答:“我是新分配来的医生,今天报到。请问老伯,去人事处怎么走?”老伯对我耐心详细地讲解了去人事处的路线。我谢过老伯后,但却没按照他指引的路径直奔目的地,而是受好奇心的驱使在院中进行了漫步、浏览。院落不大,建筑也不够现代气派,但布局紧凑、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院中十分清洁、整齐、宁静,墙壁粉刷得如同新建。墙上的标语和大门外院墙上一样,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有些地方只是一个大大的“静”字。更使我意外的是,在这个不大的院落中,却有一座筑有凉亭、栽种着枝繁叶茂、五颜六色花卉的假山。在院中没有看到慵懒、散漫,没有听到争斗的尖声叫骂,没有嗅到不洁的腐臭气味,见到的是各科室职工因工作需要,而在院中匆忙穿梭的脚步,他们整洁端庄、美观合体的着装,以及他们碰面时和睦友好的礼貌表示,特别是他们热情、友善、发自内心的笑脸。听到的是医生、护士送别治愈出院患者时,患者的真诚感谢,医护对患者不厌其烦的叮嘱。还听到了文艺细胞职工排练演出节目时的欢快乐曲,也嗅到了假山上散发出的阵阵幽香。
“母院”今昔6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尚存在许多丝毫未变的东西。那就是,建院初期的“母院”,躯干矮小,但却有坚实的肌骨,无比充沛的精、气、神和传奇的魂魄。今天的“母院”,经过60年的飞速长高、增壮,已经变成典型的“白、富、美”及“雄伟健壮、足智多谋”的英豪,但其坚实的肌骨,无比充沛的精、气、神和传奇的魂魄都丝毫未变。而且正是由于这些具有神奇魔力的元素不断传承、发扬,构建完成了“母院”躯干的巨变。展望未来,坚信这些元素的神奇魔力,会使“母院”继续高速发展壮大、名扬四海、威震八方。
作者:魏执真